关于电池、组件尺寸的争议,预计明年将形成一致,推出统一标准。
超高功率组件需要更高电池效率,否则将毫无实用价值。
年底光伏组件价格将达到低点,届时再安装光伏电站收益更高。
2020年SNEC展会期间,赛拉弗总裁李纲发表了上述观点。他强调,企业在推出新产品时,一定要考虑下游的实际需求,确保给电站投资企业带来更高系统效率、更低度电成本。“高效率比高功率更有价值。”
赛拉弗是国内最早规模化应用叠瓦技术的企业,技术方面早已无比成熟,每年SNEC展出的组件功率都能让观众惊呼连连,驻足观赏。但今年,随着780W、800W等超大版型组件问世,赛拉弗的产品方向转变为场景化需求,S1、S2、S5、S6、全黑组件等多个系列产品,直接对应不同的应用场景,让业主的选择更加省心。
事实上,据索比光伏网了解,大尺寸组件在挑战观众认知极限的同时,早已让玻璃等配套企业叫苦不迭。“钢化玻璃制造完成后无法大量库存,要么用掉,要么砸掉。之前只有4种尺寸,企业没什么压力,但随着各家企业不断开发新产品,某玻璃企业的仓库中已经储备了超过70种尺寸的钢化玻璃,成本自然大幅增加。”李纲指出,按照今年的势头,玻璃企业至少要准备上百种尺寸的钢化玻璃,这是供应链价格上涨的重要原因。
通过提升组件功率来降低度电成本无疑是可行的,但如果功率增长完全依靠电池片数量堆积,未免让人有些失望。李纲表示,高功率与高质量、高效率并没有必然联系。如果组件太重,2个人都无法搬运,势必增加安装成本,导致度电成本上升,在部分国家和地区甚至会面临法律风险。他强调,与其关注组件功率与尺寸,我们不如把更多精力放在电池、组件效率的提升上。“硅片能否继续减薄?封装技术有没有进步空间?Topcon与异质结哪个才是PERC之后新一代主流产品?这才是我们该思考的问题,对终端客户更有意义。”
索比光伏网认为,李纲的观点代表了行业内众多企业的共同心声。无论是硅片尺寸之争,还是组件尺寸大战,都会让跟随的企业面临“新产线投资一两年即报废”的尴尬境地。特别是近年来,已经有数十亿投资被迫打水漂,无论对于光伏行业还是整个社会资源,都是极大的浪费。在此,也建议相关企业在投建新产能时,多观察行业前沿技术发展,或选择可以向下兼容的技术路线,防止自己快速被淘汰。
谈及近期出现的供应链涨价问题,李纲表示,即使没有新疆多晶硅生产事故,光伏产品涨价也是一种必然。“下半年海外市场收缩,光伏市场发展主要靠国内需求拉动。鉴于国内竞价项目的并网时间非常集中,8-11月,光伏企业需要交付30-40GW组件,基本达到国内产能的极限,一线品牌供不应求,为什么不能涨价?”同时他提醒下游企业,预计今年年底,受供求关系影响,组件价格会出现洼地,甚至是断崖式下跌。如果电站投资企业不急于并网,可以稍晚些采购组件,获取更高收益。
与李纲相识已有4年。无论是湖州初次相遇,共赏安吉白茶,还是之后每年在嘈杂的SNEC展馆里畅聊行业前景,他的态度总是那么随和,不温不火,不局限于个人身份,发言却总能直中要害。对目前的光伏行业而言,确实需要更多人放下资产包袱,摆脱“屁股决定脑袋”的思维方式,从行业高度冷静思考,找出一条对大众有利的清晰的发展道路。李纲说,现在需要“让子弹飞一会”,想来,这才是真正的智者所为。